top of page
搜尋
作家相片Dine with Professions

【Dine with Professions 02/15 活動回顧✨|陳建仁院士】

已更新:2022年3月9日

「公衛的核心價值在於以群體健康作為長遠目標,並據此行動。」


作為臺灣公衛學界首屈一指的學者,陳建仁院士在02/15的聚會中,娓娓道來個人學術與公共事務經驗。


承襲森林學系與動物科學系所學,陳院士在碩士時期正式踏入公衛領域,並持續在學術界耕耘。以盛行於上世紀臺灣的B型肝炎與烏腳病為例:經多次臨床實驗後,陳院士先後在期刊發表相關論文。在偕同政府推廣下,B、C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人數逐年上升,患者顯著下降;如今,肝炎在臺灣幾近絕跡。至於烏腳病,則證實其與井水含砷量之關聯性,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據此作為飲水安全新標準(10ppb)的最重要依據。


未屆不惑之年就成為臺大醫學院最年輕的教授,陳院士本以為將以醉心的學術研究作為終身職。然而,2003年的SARS疫情成為轉捩點,原先以理論、數據建構的世界,一瞬之間添入了許多變數。


僕人式的領導與防疫體系改革


陳院士指出,有別於當年父親寄予其參選立委的厚望,他將政治仕途視作深化公共服務的機會。任職衛生署長期間,他一改過去官僚體制的決策風格,採行「僕人式的領導」,強調對於各層級的充分溝通、化解資訊不對稱之外,也給予每一位職員應得尊重。SARS疫情告一段落後,陳院士亦藉其專業能力投身後SARS防疫體系革新;爾後亦建立行政院禽流感防治聯繫會報,聯合各部會首長徹底改革既有法規命令、加強防疫、篩檢與監測,成功化解多次危機。


自然科學與人文素養並重


上述兩者看似處於兩極端,但論及個人學術與政治生涯時,陳院士強調兩者乃相輔相成,特別點出人文素養之重要性。例如:臺灣自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多次被他國認為是防疫模範生;除了防疫體系革新外,臺灣自主的國民防疫意識也是疫情得以穩定控制的原因。SARS疫情時,院士強調充分溝通的領導風格,以及親自捍衛遭非理性彈劾的衛生署官員權益也彰顯了此價值。此外,身處宗教信仰與同婚權益的兩難時,時任副總統的陳院士歷經多次妥協選擇尊重後者,而這不僅促成同志族群權益大幅提升,也代表了與時俱進的人文主義精神。


如今,陳院士已卸下官職並回歸學術界。然而,誠如年少時父親贈與的一段俳句,韜光養晦的人生哲學與滿載的經驗法則使其即使退居幕後,也持續為學術界帶來正面的影響力。


*陳建仁院士為前中華民國副總統、衛生署(現衛生福利部)署長、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






16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