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a Professor you want to hang out and get Connected!

找到 62 項與「」相關之結果

其他頁面 (17)

  • Experience | Dine with Profession

    Dine w/ Professions Dine with Professions的理念除了服務師生,當然也包含了你的 生涯發展 。 聽聽Polly在Dine with Professions的故事 填寫招募表單 Polly的加入幫助Dine with Professions更關注平權議題 Polly是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的學生,在 Dine with Professions 之外,Polly同時擔任政大旅行研究社社長、台大女性主義研究社成員。Polly對女性主義有深度投入,在一次的討論中,Polly留意到 Dine with Professions 的聚會分享者大都以男性為主;因此,我們也特別投入資源,催生「她們眼中的阿拉伯」系列聚會,造福許多有志到中東發展的同學。 瞭解更多 聽聽Polly在Dine with Professions的故事 你是因為什麼契機加入Dine with Professions的呢? 嗯…其實我是突然被同學邀請,才誤打誤撞加入DWP的,當初真的什麼都不懂,唯一感興趣的就是DWP的計畫宗旨,「改善師生關係、促進跨界交流」這是我們都想過的事,卻從來沒有藉由學生去實踐過耶!很神奇吧?就像是房間裡的大象。 所以後來是對特定議題感興趣才留下的嗎? 說真的,與其說是因為特定議題加入DWP,不如說是DWP讓我看見很多個特定議題,有點矛盾哈哈,簡單來說就是這邊沒有所謂「特定」的概念啦!非常開放、多元的文化,大眾、小眾兼容並蓄,也是最吸引我的一個特點。 但 Dine with Professions不是你唯一的選擇,對吧? 沒錯,但了解DWP在做什麼之後,我選擇留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團隊理念。當時身邊的課外活動幾乎都與本科系有關,我又很嚮往斜槓生活,而DWP正好就是我嘗試跨出舒適圈的絕佳機會。 妳剛剛提到團隊理念,方便與我們談詳細一點嗎? 哦哦好的,DWP的核心價值是Integrity, Commitment和Partnership嘛,這也是創辦同學在跟我們溝通時不斷強調的重點,團隊從草創初期到現在,不同階段或許業務內容有稍作更動,但事實上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到,DWP自始至終確實都朝著這三項在邁進。另外扁平化的團隊,讓夥伴之間的溝通沒有障礙,想法能獲得尊重、氛圍也很自在。 加入Dine with Professions幫助你在其他領域的表現是? 我個人對社會科學情有獨鍾,但在DWP蹲點讓我對商學、傳播、外語、教育等等領域都有更進一步的理解。雖然我主要負責社群經營的部分,但團隊並沒有明確的職務分配,所以我有很多接觸不同領域的工作體驗,最有感的應該是對於「新創」的想像變得更具體了。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想與大家分享的嗎? 對了!擔任聚會主持人很酷的是,我可以無限次參與聚會,雖然本來對某些主題不是特別感興趣,卻是探索未知、發掘自我的契機。還有就是能將自己關懷的價值挹注進DWP團隊,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也許我並不是非常厲害,但很感謝能在這個異質性高的團隊裡幫忙,不僅有多樣的聚會作為知識窗口,每次與夥伴間的對話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Sign me up! I want to join Dine with Professions, Sign me up! First Name Last Name Email Message Submit Thanks for submitting!

  • Our Visions | Dine with Profession

    Dine w/ Professions Dine with Professions 一杯咖啡,建立連結,無遠弗屆。 知食+ Dine with Professions 是由政大學生發起的交流計畫。報名參加知食+ 的聚會,你將可以用一杯咖啡的消費,享受與專業人士或教授暢談,並交新朋友。 與專業人士請益,就是這麼簡單! 打開粉專,填寫報名表單,you're all set! 我們的卡司,可不簡單。 To play, press and hold the enter key. To stop, release the enter key. 從小眾的獨立記者,到人人嚮往的新創業;從平易近人的教授,到政府高層,只要你勇於發問,機會永遠是屬於你的! *詳細資訊請點選此連結 疫情轉型?小事一樁! 2021年六月,疫情三級警戒發布後,知食+僅用了短短一週就完成數位轉型,至今辦理超過20場線上聚會,並將線上聚會納入長期計畫。對於危機處理,我們在行的! 眾志成城,我們的社群,很厲害。 我們重視每一位參與者的意見,而正因知食+舉辦超過70場聚會、超過1,700人參與,我們活躍的社群,甚至可以自己決定想聽的主題! 今天想聽點什麼呢?來許個願吧! 社群共好,那是當然! 知食+始終堅信資源不應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際化也不僅僅是向歐美國家看齊。因此計畫堅持以「合理收費」、「扶助弱勢」、「跨界探索」三原則進行,並與企業合作,做出永續性的承諾,希望能幫助對未來迷惘、缺乏想像的學生找尋方向。 知食+的推動也使商家、學生及學校達成三贏! 永續經營?這裡請! 知食+與國立政治大學及近10間企業、政府機關與咖啡廳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於政大校內成立社團,對社群做出承諾! 說了這麼多,我們總結一下。 知食+創立於2021年,僅用數月即達成: 第一階段: 邀請30+位教授加入計畫、網站上線、取得學校行政及4個學院支持。 第二階段: 與2家咖啡廳與甜點店建立長期合作協議、開始邀請專業人士、與政大國際校友總會建立合作關係並邀請校友參與聚會。 第三階段: 計畫上路、成立社團、線上聚會常態化、與元大證券、數家社會企業及駐外使館合作、最高單場報名人數超過180人、至今舉辦超過70場線上下聚會、支付方式多元化、臉書每則貼文平均觸及8000人。 ​ 未來規劃: ​ 雙語交流、深度體驗、展望國際、與企業及學校行政單位合作舉行系列聚會、拉近校友與在校生關係、舉辦專屬於修課學生的聚會、鼓勵活躍社群自行決定主題、並跨展至其他學校。

  • Home | Dine with Professions

    Dine w/ Professions Dine with Professions Program Have a Meal With Your Favorite Professionals! 想了解一個職業但卻苦無管道?覺得大班制的課程讓你沒有機會與教授面對面談天請益嗎? ​ 那你來對地方了! 透過本計畫,你可以與2~5位朋友,相約與一位教授/專業人士用餐,僅需負擔自己的餐費,而我們將為你買單教授或專業人士的餐錢! ​ ​跟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來一份午餐吧! SIGN UP Professors 即使不在合作名單內,你依然可以主動邀請教授用餐,我們一樣為你找尋同好! Find More Professors → College of Commerce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College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Innovation College of Law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ollege of Scienc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GET IN TOUCH 到我們的臉書專頁按個讚吧! dwpnccu@gmail.com Find us on Facebook About & Subscribe OUR STORY Strengthening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er & Student. Dine with Professions 是一個由政大學生發起、募資及運作的計畫,我們感念於台灣大學多為大班教學制,老師與學生很少能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因此希望透過提供管道,使學生能向老師及業師請益課內外的的任何問題、討論生涯規劃,並藉此建立連結;教授與業師則能與學生分享自己在國內外及領域內的所見所聞;而合作商家更能受益於來客數的增長! Read More → OUR STORY What People Say About Us View All → 鄭文華 | 斯語系 很高興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仍然能透過參與DWP的線上活動,與各個領域的專家交流。透過與不同產業前輩對談,不但能更了解相關產業知識,也能拓展人脈資源,非常推薦給還在猶豫要不要報名中的你(≧▽≦) 蕭瀚屏 | MBA碩二 今天很開心能參與文豪學長的分享,由於我對創投行業很有興趣,學長很詳細的分享他在天使投資領域上的了解,而且還很熱心的說有機會之後再介紹相關領域的人給我們認識。我也因此知道,要在投資領域上有所表現,還有非常多地方要學習,感謝主辦這個活動讓我們收穫良多 何家瑜 | 會計碩三 會想參加此次分享會是因為學長有很豐富的產業分析經驗,因此想要藉此機會向學長請益。討論會有限制人數,所以品質很好,可以有很多與學長互動與討論的機會,學長也熱情,盡可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從此次分享會中收益良多。 Dine With Professions Strengthening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er & Student. Subscribe to be the first to know about our launch Email Subscribe Now Thanks for submitting!

瀏覽全部

部落格文章(45)

  • 【Dine with Professions 09/21活動回顧 | 澳洲駐台辦事處官員Dan Bowman】

    說著溫柔、輕緩澳式英文的Dan Bowman,以介紹自己熱愛的職涯作為開端,向我們展示澳洲這塊與臺灣有許多相似之處,美麗又迷人的大地。 澳洲大學的獨特造就現在 Dan目前是澳洲駐台辦公室經濟與政策部門主任,用更淺白的文字來說,他是一名外交人員,但與台灣學習政治、法律、經濟等,參加外交特考的大部分人有所不同的是,Dan在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學業結束後曾赴臺灣政治大學及法國攻讀藝術相關學位,在這樣的經歷下,Dan非常鼓勵學子可以到海外交換、留遊學,藉此挑戰自我、訓練獨立以及拓展視野,當然他極力推崇母校昆士蘭大學(笑),或者說澳洲大學共有的特色——注重實作,甚至有每週學習20小時加工作20小時的機制,假期間也有許多實習機會,讓學生不僅在就學期間汲取知識更能收穫經驗。與臺灣相差更大的是,澳洲的大學生數量較少,且多數會進入研究所繼續學術研究。 十年有餘的外交之路 Dan也談到之前派駐他國的經歷,不過在此之前,他也詳盡介紹澳洲外交暨貿易人員的選拔與考核過程,首先要繳交個人履歷用以展現對外交工作的興趣/個人的興趣,之後也會建立個人特質的檔案,最後是長達幾個月菁英間的競爭及淘汰,外交人員才能正式上任,Dan也笑說作為澳洲人很幸運,外交人員必須精熟的英語是母語讓他可以少花一份心力。上任後也意味著開啟派駐各國的生活,Dan在初成為外交人員之時就曾派駐諾魯,當時澳洲駐諾魯館處的工作人員非常少,常常需要跟臺灣駐諾魯大使館合作,Dan曾來臺學習過中文的經歷再次展現他的優勢。2015年時Dan外派至比利時,但歐洲正值恐怖攻擊頻繁之時,讓一直享受派駐各國的Dan第一次感到煎熬,同事之間也人心惶惶,毫不誇張地說,那段時光是他目前外交生涯最驚心動魄的一筆。 臺澳相輔相成的緊密關係 在Dan的分享結束前,他分享了一段臺澳共製的文化短片,除了澳洲毛利人與臺灣原住民族同屬南島語族、系出同源,文化及語言相似度皆不低,澳洲近年亦一直致力於推動公共外交,意即使用社群軟體、文化來讓世界對澳洲有更深入的了解。而澳洲與臺灣的連結不僅於此,澳洲是臺灣學生出國留學數量第二多的國家,而臺灣是澳洲第六大貿易夥伴,相當仰賴石化能源的進口,但隨者全球永續浪潮襲來,澳洲政府也在嘗試降低對於石化能源收益的依賴,期望透過新興產業投資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新走向,如生物科技、健康、臨床研究等,而臺灣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之目標更與之不謀而合,足為臺澳關係錦上添花。 *Dan Bowman 先生為澳洲駐台辦事處經濟暨政策處處長。

  • 【Dine with Professions 12/09活動回顧 | 起點書房】

    梵音從求學階段開始鋪陳其創立書店的初心,不僅貼合參與者們的心境,也帶領我們深度探索自己,並以過程當中不論挫敗、失落為養分,持續茁壯於自己心中發出聲音的那片土地;在描述書店現況的同時,梵音也不忘提醒我們「開始固然容易,但最難的總是在經營過程當中是否能持續地堅持下去。」這正是梵音與起點書房現在面臨的挑戰,相信梵音的故事鼓動了我們,在低潮時,不忘反觀自己,尋覓一處恬靜的應許之地。 *梵音為起點書房主理人。

  • 【Dine with Professions 11/23活動回顧 | 紅氣球書屋Le Ballon Rouge】

    鵝黃燈光下,德慧親切的介紹著創業理念與歷程,一如紅氣球書屋帶給人的暖意,每張照片穿透力十足,使人彷彿就置身於恆春。而除了共好企劃使閱讀更無遠弗屆,紅書屋也舉辦各種串連創作者和閱聽者的活動,讓雙方的交流不僅止於書面,在經營過程中也透過恆春半島的視角,打開人與風土與食物的多元連結。聚會的最後,有參與者提到在其中的獲利和虧損該如何取決,德慧也不吝與我們分享獨立書店存續的窘境與經營心法,比起金錢,如何深化在地、收穫緣分、推廣文化…是紅氣球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今年書店也拓點至雙溪,期待其持續用溫柔且靜觀自得的方式,於當地發揮無限影響力。 *德慧為紅氣球書屋創辦人。

瀏覽全部
bottom of page